先进经验
构建“四链”融合职业教育新生态
日期:2023-02-28 作者: 来源:《足球博彩》2023年2月28日05版

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为题,把科技、教育、人才作为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重大问题论述,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关于职业教育提到四个关键词: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笔者认为,职普融通是教育链与人才链的融合,产教融合是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融合,科教融汇是教育链与创新链的融合,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再次明确职业教育是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有着不可替代的特征。因此,我们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的新机制或者教育新生态。

首先是教育链与人才链的融合。前提是做好职普融通工作,拓宽成长成才通道,打造生命全周期、最全面、最适合、人人发展、多元成才的教育。普通教育要开设职教课,设计义务教育后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转换通道和融通机制,在各学段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资源共享、贯通互认;更要构建纵向贯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打破职业教育升学“天花板”,打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甚至硕士、博士升学渠道,为学生在就业和升学方面提供多元选择机会,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人人成才,多元成才,终身学习,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的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其次是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融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保障。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规模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材料、新技术、新业态等对原有产业结构带来巨大冲击,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在此背景下,要求职业院校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密切与地方主导产业的关系,通过引企入校、引企驻校、企校一体等方式,与城市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等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发挥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人才培养优势,在标准、课程、教材开发以及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让学生以真实的员工身份,参加真实的实践工作,受到真实的企业文化熏陶,获得真实的实践知识和实践体验,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真正实现与生产“零距离”接触的目标,推动人才培养供给结构与产业发展需求结构的全方位衔接,实现从松散联结式校企合作向实体嵌入式产教融合转型。这是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的根本和要义。

再其次是教育链与创新链的融合。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快速迭代、互联网全面普及、新兴的商业模式不断出现、动态的市场竞争全面显现,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特别是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深入推进,不断涌现出工业机器人、无人机、VR、无人驾驶汽车等新产品,电商、个性化定制、数字媒体、数字化设计等新模式,共享经济、AI新零售、云制造、互联网等新业态,不断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要与产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沿产业高端化路线前进,把握产业结构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服务高端等战略竞争优势,紧密依托产业演进的趋势提升自身技术整合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一方面,紧跟科技创新步伐,在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材料、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将科技创新的成果、工艺、流程融入职业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要推动科技创新。以往人们很少把科学创新的使命归结到职业教育,实际上,职业院校与产业、行业、企业的联系更为紧密,其科研理应具有更强的应用性,可以通过科研创新加速产业升级进程、反哺产业发展。职业院校应该主动融入产业创新体系,尝试建立科研成果孵化园,并打造各类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科技政策咨询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技术咨询与改造服务等,更要精准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重点和“卡脖子”难题发力,主动融入创新链,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有力支撑。

最后是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是其本质属性,这一本质属性下的产教融合,必须是“政校行企”多方融合,通过生产与教学、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师傅与教师身份、学徒与学生身份、职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等多元素的深度融合,解决企业与学校割裂的桎梏、工作与学习分离的藩篱,实现职业与教育的融合、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学校制度的融合、工作规律与学习规律的融合、职业成长规律与教育认知规律的融合、企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的融合,形成多元、开放、终身学习的办学环境和深厚广博的创新底蕴。

产教融合是产业创新发展的动力之源,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是高质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是造就复合创新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促进就业的“稳定器”、释放人才红利的“催化器”。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通过重新定位、理解和审视产教融合,打通劳动制度与教育制度、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之间的壁垒,构建“产业赋能教育、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产教融合循环生态链,真正地促进“四链”融合,让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得以体现、巩固和优化,激发释放出更大的蓬勃活力,让学生拥有“人人出彩”的美好未来,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实现国家工业化迭代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作者刘昕系山东省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研究院院长、山东理工大学&莱茵科斯特产教融合研究中心主任,崔太水系淄博市中华职业教育社副主任、淄博日报主任编辑)